跳至主要內容

原來肝臟生理時鐘亂掉會影響腸道菌!研究揭「節食減肥效果差」驚人關聯

🕒 肝臟生理時鐘竟操控腸道菌群?最新研究顛覆認知

最近在《美國婦產科醫學雜誌》刊登的貝勒醫學院突破性研究,用「基因改造小鼠實驗」揭開驚人事實:肝臟的生理時鐘(circadian clock)不只調節睡眠,居然還跟「腸道微生物生態」有直接連動!更發現這會影響「節食減肥」的效果差異。

🔬 實驗設計大解密:夜貓子小鼠被迫當早鳥

研究團隊特別培育肝臟缺乏Npas2基因的小鼠(這種基因專門調控生理節律),把牠們和正常小鼠分成兩組進行「魔鬼節食測試」:

  • 🕑 原本作息:夜間12小時自由進食(符合老鼠夜行天性)
  • ☀️ 實驗調整:強制改成白天4小時進食窗口(完全打亂生理時鐘)

📊 驚人數據:基因缺陷組「少吃也難瘦」

經過嚴格飲食控制後發現:

  1. 體重變化:兩組攝取熱量差不多,但Npas2缺陷組體重下降幅度比正常組少30%
  2. 腸道菌相:基因缺陷組出現擬桿菌門增加/厚壁菌門減少的特殊變化
  3. 代謝指標:缺陷組的肝醣儲存與脂肪代謝出現異常波動

🦠 微生物相如何被操控?專家解析關鍵機制

主導研究的Dr. Zheng Chen解釋:「肝臟會透過膽酸分泌週期影響腸道環境,當生理時鐘基因異常,膽酸成分改變導致特定菌種過度繁殖,這些菌反而會把有限熱量轉化成脂肪儲存。」

💡 對人類減肥的3大啟示

  1. 節食時段很重要:晚上8點後禁食可能比白天亂吃更有效
  2. 肝功能是關鍵:經常熬夜者可能要先調肝臟代謝再減肥
  3. 益生菌新方向:未來或可開發「生理時鐘專用益生菌」

🧪 台灣專家怎麼看?

長庚醫院代謝科王醫師受訪時補充:「臨床發現『輪班工作者』減肥成效普遍較差,這項研究正好解釋背後的微生物-肝臟軸心機制,建議民眾減重前先做『生理時鐘檢測』。」

📌 日常保養3招強化生理節律

  1. 固定進食時間:每天誤差不超過1小時
  2. 晨光曝曬法:起床後1小時內接觸自然光
  3. 夜間紅光模式:晚上10點後手機開啟護眼濾鏡

⚠️ 注意:極端節食可能加劇生理時鐘混亂,建議採用「168間歇性斷食」前先諮詢專業醫師。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