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清大前校長沈君山生前心願:寧願瀟灑離開 也不要全身插管痛苦活

沈君山的「最後一堂生命課」:尊嚴比長命更重要

▍三度中風仍豁達 物理學家親筆寫下「死亡使用說明書**

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今年9月以87歲高齡離世,這位曾兩度拿下圍棋世界業餘賽冠軍的風雲人物,晚年歷經3次中風卻始終保持幽默。他在《聯合報》投書中直白寫道:「與其癱瘓插管當活死人,不如讓我痛快走!」更早在1999年就親筆寫好「死亡SOP」,連骨灰怎麼處理都交代得一清二楚。

醫療抉擇關鍵時刻 家人如何不糾結?

  • 2007年第三次中風後,沈君山已需長期臥床
  • 2018年腸扭轉壞死引發感染,醫師兒子沈曉津面臨重大抉擇
  • 家屬最終決定不進行侵入性治療,尊重本人遺願「自然善終」
  • 清大證實後事將不設靈堂、不發訃聞,徹底執行「簡樸歸零」

▍從傅達仁到吳念真 台灣人開始練習說再見

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影片震撼全台,其實台灣每年有超過2萬人簽署DNR(不施行心肺復甦術)。導演吳念真就分享,當母親癌症末期時,他親簽「拒絕急救同意書」:「看著她被CPR壓斷肋骨,那種痛比癌症更折磨…」

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明年上路!5大重點整理

  1. 2019年1月正式實施
  2. 適用對象擴大到五類臨床條件(末期病人、植物人等)
  3. 可預先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
  4. 保障知情選擇權與拒絕權
  5. 需經過專業諮商程序才能簽署

▍日本「零葬」VS台灣環保葬 身後事愈來愈多元

日本近年流行「零死」風潮——不辦葬禮、不立碑、不留骨灰。台灣也不遑多讓:

  • 樹葬人數10年成長8倍|全台29處自然葬園區
  • 聯合海葬每年舉辦|骨灰撒入指定海域
  • 紙錢減量9成|改以電子追思卡代替

環保葬實際流程大公開

  1. 火化後將骨灰研磨成細粉
  2. 裝入玉米澱粉製容器
  3. 埋入30公分深土穴
  4. 3-6個月自然分解
  5. 土地循環使用|真正「塵歸塵土歸土」

▍預立醫療指示怎麼做?3步驟完成人生畢業證書

  1. 找醫院預約|全台77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
  2. 諮商團隊面談|需包含醫師、護理師、心理師
  3. 公證存檔|文件掃描上傳健保卡雲端

過來人經驗談:50歲的王小姐分享:「跟家人談死亡比想像中難,但簽完反而更珍惜相處時間。我們現在會開玩笑說『媽媽的骨灰要撒在七星潭看海』,死亡突然沒那麼可怕了。」

▍關於善終你該知道的5件事

  1. 安寧緩和≠放棄治療|是改用疼痛控制提升生活品質
  2. 簽DNR要趁早|意外昏迷時家屬才能依法執行
  3. 遺囑最好手寫|避免電腦打字產生效力爭議
  4. 葬儀費用差10倍|傳統土葬約30萬vs樹葬3萬有找
  5. 數位遺產別忘記|FB、LINE帳號都要交代處理方式

最後用沈君山的話提醒大家:「單單活著不難,難的是活得有滋有味。」與其逃避死亡議題,不如趁清醒時好好規劃,這才是給家人最體貼的禮物。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