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波拉病毒驚現美國!台灣人該緊張嗎?
最新消息炸鍋啦!美國CDC在9月30日正式證實,有個從西非入境的老兄確診伊波拉,成為非洲以外全球首例確診病例!這個消息直接衝上CNN頭條,各國機場現在都繃緊神經加強檢疫。
▍疫情數字嚇死人
根據WHO最新統計:
- 截至9/26確診數飆破6,553例
- 死亡人數來到3,083人(死亡率近50%)
- 幾內亞、賴比瑞亞、獅子山三國最慘
- 專家預估11月患者恐破2萬人
- 最壞情況明年1月西非可能暴增140萬病例
▍伊波拉病毒小檔案
基本資訊
- 正式名稱:伊波拉病毒出血熱
- 命名由來:1976年剛果伊波拉河畔首次爆發
- 致死率:50%~90%(看病毒類型)
- 最新爆發:2022年剛果又出現新疫情
病毒特性
+ 不會空氣傳染!要碰到體液才會中標
+ 患者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
- 目前完全沒有特效藥跟疫苗
▍感染途徑圖解(超重要!)
-
動物傳人:
- 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/分泌物
- 高危動物:蝙蝠、猴子、黑猩猩
- 吃叢林肉風險超高(尤其沒煮熟的)
-
人傳人:
- 接觸患者口水、嘔吐物、排泄物
- 傳統葬禮清洗遺體最危險
- 共用針頭或性行為也會傳染
▍發病症狀時間軸
感染天數 | 身體反應 |
---|---|
2-21天潛伏期 | 完全沒症狀 |
第3週開始 | 突然高燒+肌肉痛到爆 |
發病中期 | 上吐下瀉+眼睛充血 |
重症階段 | 全身出血+器官衰竭 |
注意!患者從發燒那刻起就具傳染性,到後期體液都帶有大量病毒,醫護人員最常在這階段被感染。
▍台灣防疫6大守則
-
出國前查清楚:
- 疾管署最新旅遊疫情建議
- 避免前往西非疫區國家
-
機場加強戒備:
- 從疫區返台要自主健康管理21天
- 發燒馬上通報1922
-
日常防護重點:
- 勤用酒精消毒(病毒怕70%酒精)
- 避免生食野味
- 看到路邊動物屍體別亂碰
-
就醫須知:
- 主動告知旅遊史
- 診所發現疑似病例要立即隔離
-
網路謠言破解:
- 喝鹽水不能預防
- 吃大蒜沒用
- 寵物不會傳播病毒
-
最新防疫科技:
- 疾管署已建置快速檢驗系統
- 全台8家應變醫院隨時待命
▍各國應對措施比一比
國家 | 防疫等級 | 特殊措施 |
---|---|---|
美國 | 紅色警戒 | 機場全面量體溫 |
日本 | 橙色警戒 | 儲備5萬份防護衣 |
台灣 | 黃色警示 | 成立伊波拉應變小組 |
新加坡 | 紅色警戒 | 暫停西非航班 |
▍常見QA整理
Q:去非洲出差安全嗎? A:疾管署已將幾內亞等三國列為「暫緩前往」,其他西非國家建議打疫苗再出發。
Q:收到非洲包裹會感染嗎? A:病毒離開人體最多活幾天,國際郵件經過運輸早就沒活性,不用恐慌。
Q:被感染者摸過的物品要怎麼處理? A:用1:10稀釋漂白水徹底消毒,橡膠手套戴好戴滿再清潔。
Q:台灣有能力檢驗伊波拉嗎? A:目前疾管署實驗室已具備12小時快速檢驗能力,各醫院也有標準處理流程。
▍歷史重大疫情回顧
- 2014西非大流行:造成1.1萬人死亡
- 2018剛果疫情:採用實驗性疫苗控制
- 2021幾內亞再爆:發現新型變異株
特別提醒:雖然台灣目前零確診,但隨著國際交流頻繁,民眾還是要保持警覺,有疑似症狀千萬別隱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