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流來襲全身冷吱吱?這些部位最危險!
最近早晚溫差大到嚇死人,早上起床是不是常覺得手指腳趾凍到像冰棒?根據家庭醫學科醫師臨床觀察,每年12到2月因低溫傷害就診的案例會增加3成!到底哪些情況要特別小心?
低溫傷害三大魔王一次看懂
❄️ 凍傷(表面型)
- 症狀表現:皮膚發紅像煮熟的蝦子、摸起來粗粗的脫皮屑,還會起透明小水泡
- 真實案例:王小姐騎車沒戴手套,到家發現手指關節腫得像香腸
- 緊急處理:用38-40度溫水慢慢回溫,千萬別直接泡熱水!
🆘 凍瘡(深層型)
- 危險徵兆:皮膚變紫黑色、按壓沒感覺,嚴重時會滲血水
- 醫師提醒: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,去年就有阿伯穿拖鞋出門買早餐,結果腳趾發黑差點截肢
💔 隱形殺手:非凍傷性傷害
- 常見情況:長時間待在15度以下+潮濕環境
- 身體警訊:莫名疲倦、講話大舌頭、心跳變超慢
保命兩大絕招看這裡!
🔥 錦囊1:三分鐘快速回暖法
- 脫:立刻換掉濕衣服,記得先拍掉雪粒再脫
- 墊:鋪上鋁箔急救毯隔絕地板寒氣
- 飲:小口喝40度薑茶(加蜂蜜更好)
- 蓋:用電熱毯包裹軀幹,四肢要慢慢回溫
🧣 錦囊2:洋蔥式穿搭建議
部位 | 推薦裝備 | 禁忌事項 |
---|---|---|
頭部 | 防風耳罩+毛帽 | 露耳朵騎車 |
頸部 | 發熱圍巾 | 圍太緊影響呼吸 |
手部 | 觸控手套+暖暖包 | 戴濕手套 |
腳部 | 羊毛襪+防水靴 | 穿太緊阻礙血液循環 |
心血管疾病警訊要牢記!
🚨 中風FAST口訣加強版
- Face臉歪:請對方「笑一個」,看嘴角是否對稱
- Arm手垂:平舉測試維持10秒鐘以上
- Speech口齒:說「四十四隻石獅子」測試
- Time紀錄:手機直接拍照存證發病時間
⚠️ 心肌梗塞前兆
- 左肩莫名痠痛像被重物壓
- 冒冷汗像剛跑完馬拉松
- 噁心想吐卻吐不出來
醫師私房保暖小物推薦
- 可重複使用暖蛋:貼在後腰效果最佳
- 石墨烯襪:比普通襪子暖3度
- 自動加溫圍巾:USB充電超方便
最近跨年追曙光、元旦升旗都要特別注意,尤其是凌晨5-7點是一天中最危險時段!建議長輩起床先做棉被操:搓手20下+腳趾抓放10次,等血液循環後再起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