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童年陰影釀血糖失控!四寶媽「解心結」半年逆轉糖尿病

【真實案例】被遺忘的童年傷痛 如何讓血糖值失控?

這位40歲的職業媽媽林小姐的故事,可能會顛覆你對慢性病的認知。身為四個孩子的媽,她每天就像陀螺一樣轉不停——早上6點起床做早餐、送小孩上學、趕上班,下班後還要應付婆家期待。但誰都沒想到,讓她血糖狂飆的真正凶手,竟藏在30年前的童年回憶裡…

從健檢紅字到藥物依賴的惡性循環

5年前公司健檢時,林小姐的空腹血糖值衝到180mg/dL(正常應<100mg/dL),糖化血色素更高達8.3%。當時醫師開立metformin(常見降血糖藥),但她堅持「吃藥=認輸」,轉投中醫和低醣飲食。初期確實見效,血糖值一度回到安全範圍。

但2年後回診時,數值再度飆破警戒線。這次醫師加重藥量,從每天1顆變成早晚各2顆。林小姐回憶:「吞藥時感覺自己像失敗者,明明這麼努力控制飲食…」更糟的是壓力引發暴食症,常常半夜爬起來狂嗑整包餅乾,明明胃快撐破卻停不下來。

破解身體警訊的關鍵轉折

2019年底,林小姐的糖化血色素衝破10%大關(糖尿病確診標準為6.5%),這才乖乖開始服藥。但真正改變的契機,來自朋友推薦的身心科許醫師。問診時許醫師一語道破:「你的焦慮從結婚前就存在了吧?」並透過引導式冥想,意外挖出深埋心底的童年創傷——

原來7歲那年,她目睹奶奶對媽媽施暴卻無能為力。那個縮在牆角發抖的小女孩,30年來從未消失。「當時眼淚根本停不住,感覺胸口有塊大石頭突然碎了。」林小姐哽咽描述治療過程。神奇的是,釋放情緒後暴食症狀竟不藥而癒!

驚人數據見證身心療癒力

時間 糖化血色素 用藥狀況
2019/11 8.3% 開始規律服藥
2020/02 6.5% 接受心理治療
2020/06 5.3% 減藥至1顆/日
2020/09 6.2% 完全停藥

更令醫師驚訝的是飲食變化:原本每餐要吃2碗飯配整盤肉,現在半碗雜糧飯加青菜就能滿足。林小姐笑說:「現在吃東西是品味道,不是塞恐懼。」

三階段身心調整法大公開

  1. 挖創傷:每天花10分鐘寫「情緒日記」,記錄當下感受並追溯來源
  2. 轉念練習:遇到壓力時先深呼吸,自問「這是我的責任嗎?」
  3. 飲食新招:改用「321餐盤法」——3份蔬菜、2份蛋白質、1份全穀物

營養師特別提醒:「很多糖友不敢吃水果,其實芭樂、小番茄、奇異果都是低GI好選擇。重點要連皮吃,纖維能減緩糖分吸收。」

醫師觀點:慢性病是身心求救訊號

許醫師分析:「像咬指甲、暴食這些行為,都是身體在幫我們『儲存未爆彈』。當壓力超過臨界點,糖尿病、高血壓就會爆發。」她建議職業媽媽們每天至少留15分鐘「自我對話時間」,簡單如泡澡時問自己:「今天最開心的是哪件事?」

現在的林小姐學會「放生完美主義」,家事做不到100分也沒關係。「孩子的笑容才是最好的血糖藥!」她摸著無針胰島素貼片留下的痕跡,眼神滿是溫柔。

※本案例取自《健康每一天》療癒專題,個資經當事人同意公開。實際治療效果因人而異,建議就醫諮詢專業醫師。

分類:醫療疾病